秋咳(一)
這兩天天氣漸涼,早晚溫差大,許多朋友紛紛發生咳嗽頻繁(乾癢咳)的現象,以為是感冒了,結果看了醫生吃了藥,仍然不見改善。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咳(一)
這兩天天氣漸涼,早晚溫差大,許多朋友紛紛發生咳嗽頻繁(乾癢咳)的現象,以為是感冒了,結果看了醫生吃了藥,仍然不見改善。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87﹒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湯主之。

比較84條生薑瀉心湯條文,發汗、或吐、或下後的過程中,損傷了胃的陽氣,造成胃蠕動減緩,消化機能失調,食物停滯發酵形成心下痞硬的現象。痞氣上頂刺激膈神經而發生打嗝時帶有食物臭氣,只是沒有出現下利症狀。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86﹒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中痞鞕,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

    傷寒感冒兼有可下之症,服湯藥下之後,下利不止,心中痞鞕,思考其為脾胃陽虛所致,於是服用瀉心湯來調整腸胃道。如果效果不好,則認為可能腸道穢物頗盛,以致調整無效,再回到瀉下法下之。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85﹒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甘草瀉心湯主之。

    本條文同樣有心下痞硬的症狀,患者感冒反被誤用下法治療,導致脾胃陽虛,水液運化失常而下利不止;水榖運化不良則完榖不化;胃蠕動緩滯則痞硬滿、乾嘔;津液流失,營養不能吸收,因此發生心煩不得安的現象。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84﹒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乾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主之。

前條條文是心下痞、按之濡,本條文則是心下痞、按之硬,於症狀上是有所不同的。患者得到傷寒,經服麻黃湯後汗出表症解除,但是出現了胃中不和的裡證。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83﹒太陽病,醫發汗,遂發熱惡寒,因復下之,心下痞,按之濡,其脈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患了太陽病,醫者使用汗法,竟然發熱惡寒不止,於是誤認為有裡症,而改採瀉下法來攻下,結果成了心下痞。心下指胃口部,則表現如覆碗狀且不通的感覺。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82﹒太陽中風,下利嘔逆,其人漐漐汗,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十棗湯主之。

太陽中風,汗出不惡寒,顯示表邪已解,症型已經轉變了。裏有水飲,腸道吸收水液受阻則下利,加上嘔逆、乾嘔、短氣(呼吸急促)、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知有邪阻胸膈,因此考慮肺、胸、肋等部位積水,引起這些症狀。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81﹒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鞕痛者,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比較柴胡證、結胸證、痞證的差異性。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80﹒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鞕,脈沉細者,可與小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患傷寒五六日,邪氣入裡,熱鬱少陽三焦,導致淋巴循環阻滯,而發生頭汗出、心下滿、口不欲食等症。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79﹒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

看到柴胡桂枝乾薑湯,可先別誤會此湯方是柴胡桂枝湯加上乾薑所組成,而是由柴胡、桂枝、乾薑、括蔞根(又名天花粉)、黃芩、牡蠣、甘草等所組成。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78﹒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患了傷寒感冒一陣子了,發熱惡寒、支節煩疼的太陽表證仍在,完全沒有要好的跡象,並且出現微嘔,心下支結的少陽證症狀。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77﹒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婦人適逢月事期間得了感冒,以致經血比預定停止的時間提早結束,而發生像瘧疾的忽冷忽熱一樣,反覆往來寒熱,已有七八天的時間。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76﹒病在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小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與五苓散。若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白散。

當病邪侵犯體表太陽層次時(感冒),由於是處在人體的最外層,因此藉由發汗法(如桂枝湯、麻黃湯)來去除病邪,是最快速也最有效的方法。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75﹒小結胸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

小結胸者,形容此人發生較輕的結胸症狀,部位在正心下的位置,感覺鞕滿按之則痛的現象。觀其脈浮滑(參考脈向健康部落格,脈診教學之滑脈篇),浮屬陽脈,主腑;滑主痰熱宿食。兩相思考會發現,胃部發炎導致此心下不適感是很普遍的現象,而非真如大結胸湯證之膜腔積水。因此選用黃蓮、半夏、瓜蔞實這三味藥組成小陷胸湯來治療。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74﹒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熱,從心下至,鞕滿而痛不可近,大陷胸湯主之。

如果是汗下導致耗傷津液,而出現便秘、口舌燥渴、日晡潮熱(條文第59條有介紹)…,這些症狀看似歸屬陽明腑實的承氣湯證,因此當與之有所區別。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73﹒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裡,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

傷寒十餘日,邪氣向裡傳變的過程中,有可能出現大柴胡湯證,或是大陷胸湯證。由於這兩個證,會有類似的症狀,因此本條文放在一起來探討辨別。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72﹒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者,大陷胸湯主之。

此條文為感冒六、七日,沒有經過誤下,而是自然傳變發生結胸證,其“熱實”代表急性發炎的表現,按照第70條條文結胸輕證的發展,外邪導致肺部發炎感染引起心包積液或胸肋膜腔積水,或是誘發體內腫瘤反應而發生胸肋膜腔積水,還有引發胰臟發炎…等。都能出現結胸熱實證。脈沉指病位在裡,緊主痛症,可見心下痛的症狀是屬於嚴重的疼痛,由於積液導致鼓脹石鞕,屬於實邪的表現,當先去除此積水,水邪除則痛立減,選大陷胸湯(大黃、芒硝、甘遂) 來瀉熱逐水,便能達到此功用。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71﹒太陽病脈浮而動數,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鞕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心發黃。

脈浮,屬太陽病脈,表示外感表症明顯,出現頭痛發熱的症狀。兼有脈搏搏動“形如豆,急數有力”(類似28脈之“動脈”,可參考「脈向健康」部落格中,脈診教學內容)。屬於邪正相爭劇烈爭執之象,如果能隨大汗出而去除表熱邪氣,則理當痊癒。但是此時出現“微盜汗出”,反映出正氣於劇烈抗邪的過程中,已經耗損過多,不足以再發汗去邪,由此可見邪將進入半表半裡的少陽,加上“體表惡寒”的太陽證,應當稱之為“太陽少陽併病”。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70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痙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

「結胸」是指心下部位出現堅硬如石,而且膨脹隆起的狀態。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