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條文120﹒食穀欲嘔者,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

吳茱萸“適應症”:當一個人沒吃東西時,不會感到想嘔吐,但是一吃東西,嘔吐的症狀便會發生。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109﹒二陽併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

本條文是指原為太陽病,接著一部分的病邪進入陽明,而形成太陽與陽明併病,之後太陽證消失,發展成為陽明病的症狀,如大便難、潮熱、譫語、手足漐漐汗出等。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問:“把脈”真的能了解身體的大小病嗎?

答:打開電視,剛好聽到這個問題,一時間,有點讓人傻眼的感覺,彷彿從春秋戰國以來,這2300年間,中醫都靠騙術來診斷治病是的。尋常人不懂脈診而有這疑問,一般是習慣了西方醫學的思維,對中醫不了解所致,可惜的是 連中 醫師能回答這問題的人如今也不多了。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生可以吃“四物湯”嗎?

    許多女性朋友,因為每個月的生理期流失部分血液,加上大多養成了晚睡的習慣,夜晚睡眠時的造血量不足,這兩項因素導致特別容易出現貧血的現象,這時來份中藥的四物湯,補血養身,已經成為大眾普遍的觀念了。

    所謂的“四物湯”,實際上就只有四味藥材,“當歸、地黃、川芎、芍藥”,因此稱為“四物”,坊間藥店常見這四味之外,再加入如“杜仲、人蔘、枸杞、黃耆、肉桂…等”的加味四物湯,實際上已經跟“十全大補湯”沒兩樣了,買的時候還是應該避免。

    除非是經過中醫師的診斷,確認了體質症狀來調整藥材,不然補過頭了反而會傷身體,因此常有人抱持著四物湯就是要“越大包、越昂貴”的,效果才會最好,自行購買服用後反而出現失眠、長痘痘、口乾、舌破、經血續來…等,不適症狀。

    為了飲用口感,許多人還會放入食材如雞、豬排骨…,燉煮成湯品,這時便出現了尷尬的現象了,女士們喝不完,家中男生可以一起補四物嗎?

“四物湯”的主要功效就是補血,並沒有規定只有女性才能喝,因此只要是具有缺血的症狀,不管男女,都能飲用。只是因為女性具有每個月生理期出血的週期現象,特別需要注重血液的補充。

    購買時,還可以稍微注意,“地黃”可以分為熟地與生地兩種,生地偏涼性,如果是偏熱性體質可以選用;熟地是生地經過酒浸蒸曬等加工而製成的,屬性轉為溫性,怕冷虛弱體質可以選用。

    還有關於“芍藥”,也分為炒芍藥與生芍藥兩種,生芍藥能瀉火,適合偏熱性體質選用;炒芍藥為酒炒芍藥,將其藥物的寒性去除,適合虛弱寒性體質服用。

    因此單純的四物湯補血,還是可以依照體質的不同,而在藥物的選擇上有所區分,這是一般人都忽略掉的細節,不妨先找一下你們的家庭醫師諮詢,確認體質,這樣在買四物時,才能真正達到有益健康。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108﹒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甚,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三陽合病,指太陽、陽明、少陽的合病,說明此病證同時兼有各陽經其中的一、二個症狀。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蔬菜食療屬性表

蔬菜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107﹒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

參考“脈向健康”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tenyu-0932/article?mid=285之滑脈介紹,【總按分析】:滑為陽脈,氣實血湧,往來流利,故脈來應指圓滑。痰食內滯,邪氣盛實,多見滑脈。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106﹒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鞕,鞕則譫語,小承氣湯主之。若一服譫語止者,更莫復服。

此條文說明有一種人的體質是“多汗”的現象,常隨著汗出而導致津液不斷的排出耗失,使得腸胃道要不斷的吸收水液以供身體所需,導致形成食物糟粕在很短的時間內被乾燥變硬。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腸胃型感冒”“腸躁症”之黃芩湯“適應症”:腸胃型感冒症見發燒腹瀉為主要症狀,可選用黃芩湯,如果伴隨著嘔吐則再加半夏生薑。

傷寒論條文93﹒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105﹒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以上,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牀,怵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

傷寒經過發熱與吐下,嚴重損傷津液,導致多日不大便,而出現陽明病的日晡潮熱。由於腸道積滯,其中的細菌仍不斷的分解糟粕,使得氨氣毒素濃度不斷增加,大量隨著腸胃吸收而進入血液之中,最後影響大腦而發生幻覺獨語的現象。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104﹒陽明病,潮熱,大便微鞕者,可與小承氣湯。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者,此但初頭鞕,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必大便復鞕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失氣者,慎不可攻也。

陽明病,其腹滿痛、潮熱,說明腸道間宿食糟粕積滯不通。“潮熱”是指發熱有一定的規律性,其盛衰起伏如潮水漲落一般,一日一次,按時而發,按時而止。陽明潮熱又稱為“日晡潮熱”,日晡即傍晚,是屬於陽明經主令之時發生的潮熱。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吐下瀉,輪狀病毒的調理(葛根芩連湯)

這幾天,受到氣候濕冷,日夜溫差大的影響,周圍親友們疑似受到輪狀病毒侵襲,導致出現上吐下瀉,引起腸胃型感冒的人明顯增加,而且家庭式群聚感染的一堆,主要症狀是出現嚴重水泄,或者上吐下瀉不止的現象,千萬別拖,趕快看醫生去吧。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103﹒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手足濈然汗出者,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

陽明病的本脈為“大脈”,屬於陽熱盛的脈象,陽熱盛又屬於搏動有力的實脈,因此這些因素相加可以得到本條文脈形應該為“速率-遲、形狀-大、力量-有力彈指”的綜合脈象。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完藥配葡萄柚 恐致中毒猝死!

華視 – 2012年11月28日 下午6:58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102﹒陽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必大便初鞕後溏。

陽明病,指胃家實,會出現“腹滿、便秘”的症狀,其表現應當是以熱盛損傷腸胃道津液所致。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藥助化療抗癌 清暑益氣湯可減緩副作用

作者: 健康醫療網/鄭人豪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2年11月26日 上午8:35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101﹒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轉屬陽明也。
太陽病傷寒證,必令體表惡寒,毛孔隨之緊閉使邪氣不得再入,而發生無汗現象。此時體內陽氣振奮抗寒,而導致體溫不斷升高而發生發熱症狀。怕冷令肌肉緊縮,使肺氣不得降(吸氣時膈肌下降不利)造成嘔逆感。陽氣趨向體表抗寒,導致脾胃運化之陽氣不足,因此發生食不下的症狀。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0﹒本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也。

參考傷寒論條文31條,初得太陽病,雖然發汗隨著汗出而病邪未去除,而一部分邪氣轉入陽明,且殘存太陽病的表証,如頭項強痛,稱之為「汗先出不徹轉屬陽明」。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選對時間,做正確的事,這才是最聰明的現代人.(網路文章選評)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99﹒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本條文開始進入“陽明病”篇的章節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