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太陽病是指之前條文「0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隨後可出現傷風的証型,如發熱,汗出,惡風等症,見於條文「0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脈:

【白話分析】寸關尺三部,寸上尺下,過於本位,均勻條長。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

若體表衛氣失守,風寒之邪大勝,必令體表惡寒,怕冷肌肉緊縮,使血脈凝滯不通則體痛,使肺氣不得降(吸氣時膈肌下降不利)造成嘔逆感。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人體吹到風,感受到風時,也就是風進入體表了,古人認為風無孔不入,其性開泄,也就是能隨意進入體表而令毛孔打開,如果在不注意時吹到風之後,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太陽病: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實脈:

【白話分析】浮中沉、寸關尺三部皆大而極有力且長。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師承流派之我見

在我學醫的過程中, 張步桃 老師的一個觀念深深影響著我,「師法內經仲景與歷代明師(非名師)凡是有益之見解與技術,哪怕只是一句話或一個觀念,只要能夠學習融會而成為自己的,都有可能因為這點突破而多救一人,多成長一分。因此這些年來跟師眾多,有推拿、針灸、整脊、命理、心靈、人體解剖、中藥炮製、青草藥、…。加上醫學本科基礎,研讀諸多醫案,並沒有哪個老師或學派拘束了我的學習,如果真要有所謂終身之師,我認為那就是「病家」。因為當你的思維錯誤,馬上可以得到「沒好」「更糟」「去看別家了」…等的回應。促使你不得不多方思考,查找答案或再次進修;如果應對適當,便可得到的感激、讚美與認同。因此在多年的教學路上,同樣希望學生們只當我是啟蒙師,在這能形成一個學習討論的天地,以醫術精進為目標,不再只為門戶之見而紛擾,侷限了突破自我的契機。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脈著重分析

脈診屬於診斷疾病的一環,診斷又是為了讓人分辨病因病機而思考出治則來,近而選方選穴,去除邪氣,調補正氣。但是現今的中醫,普遍不注重醫理,不識病機也不探討病因,把脈時以脈來猜病,再加上問得的外症來套方選藥,如此讓世人誤以為中醫就是治不了大病,而讓歷代醫家諸賢的智慧蒙羞。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細脈:

【白話分析】小直而軟,如絲如線。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問:把脈的技術要如何學習?   

答:近期將於1018日開始教學把脈技術,許多人來信詢問一些問題,如我的把脈技術是什麼派別的?看了部落格內容後想進一步學習要如何著手?怎樣才能學好脈診?多久才能學會把脈技術?……等許多問題。藉此機會與大家聊聊我的想法與心得。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氣候脈象之颱風脈

颱風動態:根據最新氣象資料顯示,第11號颱風過去3小時強度持續減弱,中心目前在台南沿海地區,向北北西轉西北移動,即將進入台灣海峽,目前此颱風暴風圈仍籠罩苗栗以南及花蓮以南地區,各地風雨持續中,西南部地區雨勢逐漸加大。預計此颱風強度未來有繼續減弱的趨勢。…這時來個颱風預報是否讓各位感覺到莫名奇妙,一早到現在都能在不同人身上感覺到一股相似的脈形,藉此時與大家分享一下心得。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脈:

【白話分析】大則應指滿溢,為滿指之象,既大且長。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咳嗽又一例(小青龍湯)

,38,連續三週夜咳甚(無法睡眠),直至咳出黏白痰才能得到緩解,經西醫治療屬於腺病毒感染,至今已看了四回仍未見改善。(其本身抽煙且每日飲冷飲,因此歸因這方面影響復元)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ug 11 Thu 2011 11:19
  • 針眼

針眼

,40,出發現時,自覺左眼下眼瞼有痛感,觸摸時尤盛,照鏡子觀察比對兩眼時發現左眼下眼瞼微紅腫,上眼瞼有3-4粒小膿泡,觸摸皆痛.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調節陰陽的其中一種方式是五味。吃入的食物可以形成身體的物質,味可以長養身體,稱之為味生形體。吃可以快速補充人體所有的不足,吃的少沒有效果,吃的太多會造成身體另一種不平衡,應注意過與不及都是不好的。如果以五行的方式來區分,味對應人體為酸入肝屬木、苦入心屬火、甘入脾屬土、辛入肺屬金、鹹入腎屬水,五行間可以相生與相制衡來達到人體的陰陽平衡,所以談人體疾病時,形容某一味過多時,會出現問題的不是這個過多的味所對應的臟器,而是被過多的味所制衡的臟器。

一、酸入肝屬木,酸可以調養肝、生成肝,酸味太多時,木剋土。肝氣補的太充足,脾土就運化不良,消化功能會被影響。反之,脾土雍盛消化不良時,酸味可以幫助消化,例如山楂。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響人體健康的因素與五味的制衡:

一、影響現代人身心健康的因素有: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緊脈: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舉按分浮中沉三部

    先以手指不用力的輕按皮膚表層定為上界,再以手指用力壓扁肌膚,手指力重到扣緊手骨感觸到骨面定為下界,接著減輕按壓力道在上下界間,把指力均分成三等分,分別稱為浮中沉三部。如此在表面施以微微塌陷的力道稱為浮部;以手指用力壓扁肌膚,手指感觸到骨面稱為沉部;接著減輕按壓力道在浮與沉中間稱為中部。初學者反覆來回做不同指力的壓按訓練,便可將舉按所感受到的浮取部位與沉取部位分辨清楚。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Y  

   《黃帝內經》是一本學醫之人都要詳讀的書,感覺起來相當艱澀難懂,實際上談的都是我們生活中的事物,比如太陽與月亮的升降(白天夜晚)、時間的變化(十二時辰)、四季的循環(生長收藏)、…等。其中大到天地宇宙,小到個體生命,天地自然與人的規律相互形成一套養生智慧,幫助我們對自我生命本體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性,以順應自然的力量。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