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條文64﹒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

承上條,同樣是形成火邪,而本條病症是以燒針取汗法所致。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63﹒太陽病,以火薰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必清血,名為火邪。

太陽病如上條以火劫迫汗而不得汗出時,會因為火熱與表邪都無法外泄而鬱熱內擾,其人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煩躁不安,熱盛動血則容易發生下便血的症狀,稱為火邪致病,應當針對火邪來擬方治療,而不應視其便血就從血出血的方向處理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62﹒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必驚狂,臥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患了傷寒(指感冒)脈浮,本應以桂枝湯麻黃湯之類的湯方來發汗治療,但是醫者卻是使用燒針溫灸蒸氣浴浸熱水澡火盆烤火等火熱迫汗方式來取代由於起初惡寒症狀明顯,因此容易造成火迫太過而形成新的病症如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61﹒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讝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患了傷寒好一陣子,出現可下之症而使用下法後,病發生新的變化。胸脅是少陽經的範圍,受邪氣干擾,行氣不利而發生胸滿現象;少陽膽腑寄相火主決斷,邪氣影響膽腑疏泄則生鬱火,火熱擾心則生煩驚;膽腑鬱火犯胃導致胃熱上擾而生讝語;邪氣侵犯少陽三焦經則導致熱壅氣機,三焦氣津流行不暢而出現一身盡重、不可轉側、小便不利等症。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60﹒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小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條文內的膀胱,並不是解剖學上的膀胱器官,而是指太陽膀胱腑的系統,也就是下焦盆腔的位置(參考45條文補充說明)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59﹒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得了太陽病傷寒十多日,表未解,同時出現胸脅滿而嘔的少陽病之症狀,再加上陽明病的潮熱症。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58﹒太陽病,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鬱鬱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太陽病病勢緩慢,經過了十多天, 邪氣進入少陽層(參考54) ,出現脅下痞硬心煩喜嘔等症狀。由於少陽病可以同時兼有陽明的感受,使醫師誤以為是陽明病的腹脹滿不大便所引起的現象,因此誤用承氣湯下之,始終無法去除少陽邪氣而一再誤下。如果誤下後,其病邪仍在少陽層而使得柴胡仍在時,同樣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57﹒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患有傷寒表二三日,還是屬於初期時,在未經過汗吐下的治療之下,出現心中悸而煩的現象,這是因為其人本身就是身體虛弱,加上又有臟腑氣血不足的里虛現象。當受到外邪侵犯而不斷消耗體內正氣時,造成身體缺氧,進而代償的增加心臟搏動,以及增加心血輸出量來補償,產生心悸與心煩的感受。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56﹒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

「陽脈澀」,陽指脈浮取輕按的部位,主表主氣主陽;澀乃感覺脈形細短不流利之象,主氣血不足而澀滯,顯示體表陽氣與津液不足導致表層空虛、經脈不暢,多為過勞或氣血虛弱之人感冒所出現的脈象。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55﹒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傷寒四五日,病邪往里傳變而出現型的改變,有惡風、頸項強的太陽表症;也有身熱、手足溫而渴的陽明里症;還有脅下滿的少陽半表半里症。因此可以視為三陽合病。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54﹒傷寒五六日,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得了太陽病經過一段時間,原本惡寒發熱同時併見的症狀,轉變為惡寒去後才發熱,發熱退後復惡寒的往來寒熱症狀,這表示太陽病邪傳變成為少陽病的現象。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53﹒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本條在論述治療的法則,首先傷寒表具備(如發熱、惡寒、無汗、身疼痛),同時又有不大便的里症時,應當先攻表,待表解之後才可攻里。今醫者先使用了瀉法下之,而藥力將盡時還是繼續下痢不止,吃下去的東西未消化就隨即排出,這是脾胃因為下法導致虛寒不運的現象,而身疼痛的表仍在。當此時則應該考慮脾胃這後天之本已失調而不能養五臟,就算是服用了仙丹妙藥,當不能吸收時也是無效,所以應該改為先救里,待脾胃運化回復而不再清穀不止時,方使用表藥。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52﹒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玄武湯主之。

太陽病經過發汗後,病症不解(非指太陽病症不解,而是指此時存在著下列病症)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51﹒下之後,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

請先複習之前3940這兩條條文,再來思考這條內容,就能理解乾薑附子湯的適應,其實就是針對太陽陽明合病(兩經或三經症狀同時出現稱為合病)或併病(一經病證未癒而另一經症狀又見則稱為併病),經誤治或處置失當以後,心與腎的陽突然衰弱而形成的少陰病治法。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50﹒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乾薑湯主之。

傷寒而有可下之症,醫者選用丸藥下之,所謂的丸藥,一般是指如巴豆這類熱性有毒的藥,為了服用時使其毒性減緩,慢慢作用,故製成丸劑使用。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49﹒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朴湯主之。

承上條,下之後,體內水分不足而心生煩熱,再加上腸道因為氣的耗損而蠕動遲緩,造成心煩腹滿、臥起不安的症狀。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48﹒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也,梔子豉湯主之。

傷寒五六日而未見緩解,體內正氣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損耗,這時出現可下之証而大下之,如同4647條造成里虛(氣津兩傷)的體質一樣,只是這時的虛熱較前條更甚,所以不言其煩熱而形容身熱不去,乃胸中熱邪隨著三焦體液(如體表組織液與淋巴液)感傳全身;由於熱更甚,較之胸中窒更甚便成為心中結痛感。不管是心中懊憹,或是胸中窒、心中結痛,其都與心胸部的熱邪有關,都屬於梔子的適應症,因此仍然可以選用梔子豉湯主之。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47﹒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

患者經過汗法與下法之後,如同46條的情況,都有里虛(氣津兩傷)的現象,只是本條文是虛煩、熱更甚,導致胸中如塞感明顯。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46﹒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發汗吐下後」,這句是指對於同一個患者,處以發汗、吐、下三種去邪之法後。可想而知此人必因連續使用攻法而導致里虛(氣津兩傷)的現象。此時在汗吐下之前的症狀已經消除,而是出現虛煩不得眠的症狀。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條文45﹒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渴欲飲水,水入口吐者,五苓散主之。

太陽病中風(指桂枝湯証),經過六七日而未痊癒者,發熱惡風寒的表証仍在,同時出現渴欲飲水、水入口即吐、小便不利等的里証。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