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條文81﹒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鞕痛者,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比較柴胡證、結胸證、痞證的差異性。

患傷寒五六日,當邪氣轉入少陽時,出現嘔而發熱,或有其他柴胡湯證的症狀,自然是選用柴胡湯劑來治療。參考第58條條文,柴胡湯證又有便秘時,可選用大柴胡湯。

如果此時是使用承氣湯類的泄瀉藥,宿便去除,可以有下列3種變化供比較:

(1)   柴胡證未解除,可再給予柴胡湯。由於其中的生薑、大棗、人蔘、甘草,具有調補陽氣,恢復正氣的功能,使身體顫慄振奮,趨陽輸向體表。柴胡、黃芩、半夏,疏通三焦鬱熱,使邪熱與髒水藉由發汗來排出,而發生身熱蒸蒸汗出,如此便可解除症狀。

(2)   若是出現心下滿鞕痛的症狀,如條文71條,腹壓增大導致穿孔發炎,則成為結胸證的大陷胸湯適應症。

(3)   如果是出現腹滿,但是不痛,則不可服用柴胡劑,這是由於瀉下劑使得腸道虛弱,蠕動減緩導致腹滿不通,需要半夏瀉心湯來調和胃腸功能,抑菌消炎,增強免疫力。

半夏瀉心湯是由小柴胡湯去柴胡、生薑,加黃連、乾薑而成。柴胡湯證誤下損傷中焦陽氣,邪氣趁虛入裡致使脾胃升降失常,蠕動緩滯,寒熱夾雜,形成痞證。使用黃連、黃芩,苦寒瀉熱;乾薑、半夏,溫中消痞,降逆止嘔,並改善腸道環境;人參、甘草、大棗,補益正氣、以恢復脾胃功能,諸藥合用,具有瀉心消痞之功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