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條文17﹒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湯。得之便厥,咽中乾,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復加燒針,得之者,四逆湯主之。
太陽病傷寒,應該要符合第二條條文「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才是。本條文脈浮,病在表,為太陽病脈,但未點出浮緊的傷寒脈;自汗出,微惡寒,如同中風証一般,而非傷寒的惡寒甚與不汗出。因此可以思考傷寒二字當是指體表陽氣虛而自汗出,稍感些微風寒邪氣。此時服用桂枝湯應該是合宜的,為什麼之後要用「反」與的說法,說明在沒有明辨其他兼症的情況下,很容易因此錯判而誤用了桂枝湯。
當自汗出時,小便應該減少才是,今小便反數(頻繁),似乎是因為太陽膀胱里腑陽虛所致,陽虛不能溫化膀胱水液,導致一點點的尿液就能壓迫尿感神經使得出現尿頻的現象。水分丟失則出現心煩腳攣急的症狀。如此虛寒津液不足的症狀,再用辛溫發汗的桂枝湯,隨著再次發汗使得陽氣更耗散而出現四肢厥冷;水液更傷則咽中乾煩躁;中焦因發散太過而傷脾胃陽氣,形成陰寒痰濕困阻脾胃而出現劇烈打嗝嘔吐(一般來說吐出之物狀如白色透明黏痰樣)。
如果中焦脾胃不運化,就算是服用仙丹都沒法作用,因此必須先以溫補中焦脾胃為主,選用乾薑再適合不過,配上甘草回補耗損的中焦津液,使脾胃溫暖,脾主肌肉四肢,溫熱得以外達則肢體厥冷現象改善。之後選用芍藥甘草湯來幫助周圍血管通透,達到緩解肌肉攣急的症狀。
如果是辛溫發汗的桂枝湯,使腸道水液不足而形成胃氣不和的不大便現象,因為不大便使得糞便中的毒素進入血液影響到腦部而出現譫語,服用調胃承氣湯來改善腸道環境,糞便出則毒素隨之排出,症狀自然能解除。(原已津傷,千萬不可使用大小承氣湯來峻下傷津)
又如果是因為辛溫發汗的桂枝湯重發汗之,再加上燒針取汗,將可能導致陽氣虛脫而出現少陰証的四肢逆冷,這時就需要改用四逆湯來溫里就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