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條文11﹒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以其不能得少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主之。

得了太陽病已有八九日(指好一陣子)而仍不癒時,通常太陽表邪會趁虛入里而形成陽明病(脈大、高熱、不惡寒或不大便),或者是少陽病〈脈弦、往來寒熱、胸脇苦滿、乾嘔不能食〉。

本條文的症狀已非典型太陽病的症狀了,需思考有無內傳的可能性而導致症型改變。其中發熱惡寒、清便欲自可(無大便不通)說明邪並未內傳陽明肌表與陽明里腑,可以先排除白虎湯或承氣湯証的可能性。

太陽病的發熱惡寒是指同時具有身體體溫發熱與感覺怕風怕冷的症狀,如今轉變為好像瘧疾一般的時而發熱時而惡寒,發熱時間明顯長於惡寒時間,好似少陽病的往來寒熱卻又不是,只好從少陽病的其他主症來參考判斷,發現其人不嘔且無胸脇苦滿,光憑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不足以判斷邪入少陽,不可與柴胡劑來治療。

如果將條文這樣調整,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無陽明少陽証),一日二、三度發,以其不能得少汗出,身必癢,是否能更清楚此証仍屬太陽表病。

得病已八九日而不傳也不癒,表示此時寒邪已弱(惡寒輕),同樣的正氣也弱(營衛之氣不足),時時隨胃氣鼓動(溫陽發熱)但無法順利發汗去邪。

汗不出停留再皮膚間形成濕阻肺氣宣發,氣鬱化火生風,《內經》病機十九條「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外科大成》「諸瘡痛癢,皆屬於火……,風盛則癢。」,造成一日二、三度發,以其不能得少汗出,身必癢。此時身體已虛,雖有表邪,仍不能承受一般劑量之麻黃湯(發汗劑),因此鑒於症在皮膚,藥材量少輕升便可達到病所,採用一半劑量的麻黃湯來發汗解熱止癢,加上一半劑量的桂枝湯來補營衛之虛,合成了桂枝麻黃各半湯這個方劑來治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