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傷寒論條文31﹒二陽併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如此可小發汗。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拂鬱,不得越,其人短氣,但坐,更發汗則癒。

這裡所謂二陽併病,是指太陽與陽明的併病,為初患太陽病者,在太陽病未癒之時,病邪的一部分已侵入陽明時的証治。

風寒邪氣初犯人體體表,屬太陽病的範圍,接著,或因失治、或因誤治、又或邪盛內傳,因而轉屬陽明。太陽主表,相對於太陽則陽明主裏,陽明內候胃中,外候肌肉,病在外者稱為病經,病在內者稱為病府。《至真要大論》曰:「兩陽合明,謂之陽明」。說明陽明為陽氣最盛,而人體陰陽之氣的多寡與疾病的發生具有密切的相關,因此,陽明病多邪正相爭劇烈,以出現裏熱實證為主。如身熱煩渴,目痛鼻乾,不得眠,不惡寒,反惡熱者,此陽明經病;潮熱譫語,手足腋下濈然汗出,腹滿痛,大便硬者,此陽明府病。

太陽病初起,服桂枝湯汗出,需注意其條文的注意事項,如「…,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今發汗不得宜,一部分邪氣轉入陽明,且殘存太陽病的表証,如頭項強痛,稱之為「汗先出不徹」。怎麼知道邪氣有轉入陽明呢?剛剛提到陽明為陽氣最盛,風寒邪氣由太陽層進入最接近太陽的陽明經(肌肉層),引動陽氣起而抗寒,其陽氣盛使得惡寒消除,而出現不惡寒的現象;邪正相爭,陽氣驅邪則出現如同服用桂枝湯後的自微汗出。此時感冒症狀開始要由寒化熱了,大多的邪氣還是在表,如此仍應該使用桂枝湯來調補體表營衛之氣,並且正確的服用桂枝湯來微似汗出,就能一次解除二陽併病的問題。

如果還沒來得及服藥,則陽明經熱會漸漸循著經絡的循行上到面部,這時表邪鬱積肌表而出現滿臉通紅(面色緣緣正赤),熱鬱上焦則呼吸短促不得臥,此時邪氣仍在表,還未轉入陽明府而出現不大便的症狀,按照治療準則「邪在表則汗之」,同樣使用汗法便可治癒。由於有表虛加上有鬱熱,可以考慮桂枝湯來補虛,麻黃湯來發表解鬱熱,如桂枝二越婢一湯來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