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邪正虛實
※邪:指各種致病因素:
- 外因:傳染性疾病很難捉摸,受感染後,以人體的感受來分別歸類為六邪,又稱為六淫邪氣。
外感六淫邪氣:
「風氣」入體形成邪氣,體表因此怕風,此時體表防禦系統被突破時,其症狀不明顯,但是城牆已垮,其他邪就容易跟隨入侵了。
「寒氣」入體形成邪氣,因此出現惡寒、脈遲或緊的現象。
「暑氣」夏季時令特有的邪,容易造成氣與津液的耗損陰傷。(症狀會冒汗、懶、倦、暈、吐。與其他感冒脈比較則偏細弱)
「濕氣」造成脈慢(60~65次/分鐘)黏重的感覺,為水濕之氣阻滯體表形成全身痠痛。
(表:酸、痛、悶;里:胃陽被濕邪包住,裡有胃火仍會餓,但無法運化水穀形成食入欲吐,可用芳香化濕法如荷葉來去除邪氣)
「燥氣」脈數,會出現乾燥的症狀如口渴、皮膚乾、咽乾…。
「火(熱)之氣」脈數、發炎、明顯灼熱痛…(躁火邪氣可同時存在)。
- 內因:神經內分泌系統失調引發臟腑功能失調。內傷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情志失調導致疾病。
- 不內外因:指除上述之外的致病因素如蟲獸金刃損傷和水火燙傷…。
- 現代人特有的飲食不當、勞倦(尤其是熬夜)…等對人體造成傷害。
※正:正氣乃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如氣血津液與臟腑組織的1.機能活動2.人體對內外環境的適應力
3.自身調控修復能力…等。
*邪氣侵犯人體→正氣抗邪,邪正相爭→出現〝陰陽失調〞的病理現象,視正邪力量對比而有虛/實兩種証候類型。
※實:邪氣盛,正氣也盛,邪正相爭→出現陰偏盛/陽偏盛一系列亢盛有余的証候(紅、腫、熱、痛)。
※虛:邪氣弱,正氣虛損,機能衰退→出現陰偏衰/陽偏衰一系列虛弱不足的証候。如慢性疾病。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