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牢脈:

【白話分析】沉大極有力,浮取無。

 

【入門體驗】脈體浮取無,沉取脈大且寸關尺三部皆一致,彈指有力。應指具有堅硬之感,如同革脈,但部位在沉。

    常見於高血壓、動脈硬化的患者。

 

【牢脈原理】血管彈性降低遇上血壓增高,外周血管阻力增大,緊張度增強所導致。

 

【總按分析】:牢脈深居於內,如同樹以根深為牢,部位為深入於下;又監獄以禁囚為牢,深藏於內。

牢脈所主之証,以其在沉分屬陰寒;以其形弦實為堅積。積之成也,正氣不足,而邪氣深入牢固。蓋由於陰寒而血氣凝結。

仲景曰︰“寒則牢固。”又有堅固之義也。

 

 

【單按分析】:

  右寸脈牢主息賁逆滿:肺之積聚,氣逆不降,名曰息賁。(古病名,五積病之一,屬肺之積。症見右脅下有包塊,形狀如履著的杯子,呈急迫感,有見胸背痛、吐血、伴有寒熱、咳嗽、嘔逆、呼吸迫促等症狀,這是肺氣鬱結,痰熱壅遏所致。)

左寸脈牢主伏梁內結:伏梁指心下至臍部周圍有包塊(或氣塊)形成的病證,大多由於氣血結滯所致,久不癒,令人病煩心。

 

右關脈牢主陰寒痞癖:脾之積聚,名曰痞氣。痞氣屬脾之積(《難經.五十六難》)。右胃脘部位有腫塊突起,形狀像覆著的盤子一樣,日久不癒,會使人發黃疸,營養不能吸收而使

    肌肉消瘦,四肢無力等。多因脾虛氣鬱,痞塞不通,積氣留結所致。主要以瀉心湯 (大黃黃連、附子、半夏、生薑、甘草瀉心湯 ) 等論治。

 

左關脈牢主肝結血積:肝之積聚,肥氣結核。肝之積,名曰肥氣。

1. 肥氣古病名。五積病之一,屬肝之積(《難經.五十六難》)。左脅下有腫塊突起,狀如覆杯,久則咳嗽嘔逆,脈弦細。本病多由肝氣鬱結,瘀血停聚所致。類於脾臟腫大等疾病。

2. 脂肪肝屬中醫積聚病範疇,是指脂肪,主要為三酸甘油酯在肝內持久積聚所致的疾病。本病多因長期進食高脂肪、高膽固醇飲食、長期過量飲酒、肝炎治療後期體重增長過快、罹患內分泌及代謝疾病所致。

 

右尺脈牢主陰凝積結:冷積堅凝,滯下窘迫,疝瘕痛甚。(【疝瘕】見《素問.玉機真臟論》等篇,或稱“瘕疝”。是指小腹部熱痛,溺竅流出白色粘液的病症。)

 

左尺脈牢主奔豚氣逆:腎之積聚,奔豚上沖。(【奔豚】古病名,見《靈樞》、《難經》、《金匱要略》等,為五積之一,屬腎之積。《金匱要略》稱之為“奔豚氣”。豚,即小豬。奔豚一由於腎臟寒氣上衝,一由於肝臟氣火上逆,臨床特點為發作性下腹氣上衝胸,直達咽喉,腹部絞痛,胸悶氣急,頭昏目眩,心悸易涼,煩躁不安,發作過後如常,有的夾雜寒熱往來或吐膿症狀。因其發作時胸腹如有小豚奔闖,故名。從證候表現看,類於胃腸神經官能症,而出現腸道積氣和蠕動亢進或痙攣狀態。屬中醫內科【心悸】水飲凌心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efire0932 的頭像
    leefire0932

    把脈自學聖經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