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脈飲.jpg

 

「終結汗多!」運動爆汗、居家大汗,又到了夏暑多汗的時節!

 

最近常聽到有人發生這樣的困擾,藉這個機會,我們來聊聊!

 

早在2千多年前的智慧結晶《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就有定見:「五臟化五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謂五液。」。“汗為心之液”,舉凡能夠影響心熱的因素,例如夏天氣溫升高、活動運動、濕悶散熱不良的環境…等,體內為了要維持36.5℃的體溫恆定,自然需要藉由發汗來發散內熱。

 

所以,流汗本身是一種正常的身體調節機制,如果是因為要平衡體溫而產生的汗,是不應該視為病症來止汗的。而是應當注意汗出的過程中,所丟失的電解質(氯化鈉、其它鹽類物質)。

 

而電解質中,鈉離子的濃度會直接關係到人體體液與細胞內液的調節平衡,以及

體內訊號轉換,導致神經衝動的傳導,也是由鈉離子調節的。最明顯的機制,就是“鈉鉀幫浦”的作用。

 

“鈉鉀幫浦”的機制,用以維持呈現細胞內鉀離子K+濃度高、鈉離子Na+濃度低的狀態,以達維持細胞內外水液平衡、體積正常,和神經細胞的衝動傳輸。

 

當因汗出過多,電解質失衡的時候,最常見的症狀便是:骨骼肌作用異常而抽筋;皮膚毛孔收縮失常導致汗出不收;以及心臟肌無力,嚴重會導致休克死亡。

 

對於汗出過多,骨骼肌作用異常而抽筋,最常在運動過程中發生,就算是輕微失衡,也會發生肌肉束僵硬而容易受傷痠疼。要想改善這樣的情況,必須在運動過程中,時時補充水分是最佳方式,而飲用水中,別忘了“電解質”的補充才是重點,多元元素的礦鹽、海鹽都是不錯的選擇,少量加入飲水中(不要有鹹味感)即可,採時時一次一口唅化的方式飲用,記得避免使用精緻鹽喔!

 

如果時常活動的汗出,而無注重補充電解質水,便會形成皮膚毛孔收縮失常,導致時常處在靜止狀態也大汗出的體質,這時中醫稱之為氣虛(陽虛)自汗,會表現在靜止狀態下,卻發生如運動時的汗如雨下狀態。這時可以採用“生脈飲”茶飲來恢復失衡

 

“生脈飲”中包含:人參3錢、麥冬3錢、五味子1.5 。水量1000cc ,小火煮30分鐘,放涼後當飲用水喝。

 

「人參」大補元氣,強心陽、補心氣,改善疲勞倦怠。

「麥冬」滋陰潤燥、生津止渴、大補津液,能真正補充因為大汗所流失的津液。

「五味子」皮甘肉酸、核辛苦、全顆都有鹹味,尤其酸味可生津、收斂、止汗。以上三味藥材搭配,非常適合氣津兩傷、易疲倦怠、乏力嗜睡、口乾舌燥、水分不足的人飲用。

 

如果是比一般人易流汗,但不到上述“自汗”程度,通常是屬於中醫“脾虛自汗”的因素,常伴隨胃口不佳,喜冷飲,但易生痰濕致咳。這是因為中醫“脾”主運化體內水濕功能,當功能異常時,體內水液無法正常利尿排出,而是停留皮下組織間,導致吸熱於皮下而採汗出代謝。

 

這時則表現動不動就汗出多,人易感煩熱悶濕、渴喜冷飲、易致痰咳,飲畢復又煩渴多汗不解,需於冷氣房內全身降溫方感舒適。四君子湯茶飲可以改善。

 

「黨蔘」3錢、「炒白朮」3錢、「茯苓」3錢、「炙甘草」2錢。水量1000cc ,小火煮30分鐘,放涼後當飲用水喝。

 

「黨蔘」甘溫健脾補氣;「炒白朮」甘溫補脾、益氣燥濕;「茯苓」淡滲利濕;「炙甘草」益氣補脾。四味合用,為益氣健脾的基礎方,是非常普遍實用的調養組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