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6

 

 金匱要略條文:(一﹒6)師曰:吸而微數,其病在中焦,實也,當下之即愈;虛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遠,此皆難治。呼吸動搖振振者,不治。

 

    一個人呼吸的時候,發生吸氣深度微淺、頻率快速的現象,這訊息就足以提供我們思考的方向了。正常的吸氣,胸腔下方的橫膈膜上肌肉會收縮,使得胸腔底部能夠向下移,讓胸腔擴大,肺部擴張,使得肺部能吸進更多的氣體

 

    因此當橫膈膜之下的胃腸道(中醫稱之為中焦部位)發生阻滯時,屬於實滿的現象,妨礙了肺部吸氣的擴張,所以轉變為要靠呼吸頻率的加快來提供體內所需氧氣,這時一望便知可以使用“泄下法”來通暢胃腸道,一下子就能改善呼吸的問題。

 

    但是要注意,胃腸道的嚴重虛衰停滯,同樣會妨礙了肺部吸氣的擴張,而發生呼吸短促現象,這時明顯已無新的營養可供人體使用,是屬於不治之證候。通常會伴隨著身體癱軟無力、兩眼無神等症狀。

 

    如果發生了上焦肺部的疾病導致吸氣淺短急促;或是下焦腹腔的病變而產生吸氣動作深長,但是氣體進不到體內,可想而知,在人體因臟器受損而缺氧的情形下,這疾病還能怎麼治療。

 

    甚至呼吸時,虛弱到全身振振動搖,還是無法將空氣吸入體內,這時已是到了臨終之時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