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傷寒論條文24﹒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大青龍湯主之。

怎麼知道是得到傷寒呢?應該要有太陽病的傷寒症狀才是,所以將「或發熱明顯、或還沒發熱、但無汗、惡寒明顯、輕微惡風」等症狀提供辨認。另外,應當感到身體骨節疼痛的症狀沒有出現,而是感受身重卻時常忽然轉輕,這點可以從脈浮緩來理解。脈浮主表,緊主寒盛,寒性收引導致體表毛孔、肌肉都緊縮僵硬,阻礙氣血通行造成疼痛。如今呈現浮緩脈,緩為風邪,也主濕氣,原本傷寒表寒盛使得里陽沒有出路而鬱積化熱,熱蒸肺胃水氣升騰達表,使得表寒受到溼熱之氣影響,脈症跟著轉為緩軟。隨著體內陽氣的消長變化,熱退濕留則身感困重,待熱盛濕行時則轉而身輕,仍然屬於表寒實同時有里熱的大青龍湯使用時機。

對於體表形成的水濕邪氣,還有一個條文可以提供我們思考。如《金匱要略》條文:「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重疼重,謂之溢飲。」「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

當體表四肢存在著水氣並且不汗出時,可以導致身重,與傷寒寒束體表,都同樣可以藉由麻黃湯來發汗,汗出則寒邪與水濕可以同時去除。如果有里熱則加入石膏來清除。由於發汗與清熱皆能耗傷津氣,加入生薑大棗就可以調補津液與正氣。這就是為什麼中風脈浮緊、傷寒脈浮緩、溢飲當發其汗時,皆能使用大青龍湯的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