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型感冒”“腸躁症”之黃芩湯“適應症”:腸胃型感冒症見發燒腹瀉為主要症狀,可選用黃芩湯,如果伴隨著嘔吐則再加半夏生薑。

傷寒論條文93﹒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太陽病與少陽病同時發病,症見太陽病的發熱惡風寒、頭項強痛等,再加上少陽病的口苦、咽乾、目眩、胸脅苦滿等的一、二個徵候。此時還發生下利的症狀,看似複雜,很難讓人理解。

實際上這類型感冒,現代通稱腸胃型感冒,其有別於呼吸系統感染的一般感冒,而是藉由呼吸道與口入腸道感染的方式,而發生一系列外感與下利症狀。其下利主要影響腸黏膜細胞,並且產生腸毒素引起腸胃炎,而導致吸收不良之腹瀉。

這就是為什麼一開始感冒,就同時出現太陽少陽且下利的原因,下利津氣傷之後,已不適合再發汗治療,由於病邪存在於上中二焦,選用黃芩來處理。

黃芩:苦,寒。歸肺、胃、膽、大腸經。能清濕熱,尤善病在上中兩焦之濕熱。現代藥理研究,對於流感病毒、鉤端螺旋體及多種致病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另外對於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百日咳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等,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能達到解熱、降壓、利尿、鎮靜、利膽、保肝、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以及抑制腸管蠕動等功能。

搭配白芍與甘草,針對中樞性或末梢性肌痙攣,以及因痙攣引起的腹痛,達到鎮靜、鎮痛、抗驚厥、降壓、擴張血管等作用。

而大棗與甘草,能補充流失的津液與正氣,就在這四味藥物的共同作用下,以清裡熱為主,使得裡熱清後自然利止,且身熱可除等目的。

如果兼有嘔症,則加入有嘔家聖藥之稱的生薑和可以抑制嘔吐中樞而止嘔的半夏,而成為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