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9

 

金匱要略條文:(一﹒9)師曰:病人脈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後,其病在裡,腰痛背強不能行,必短氣而極也。

 

    西方醫學在手腕的橈骨動脈搏動點量測脈搏跳動時,主要是為了紀錄跳動次數,來做為研判心臟功能的參考依據之一。中醫方面則大大的不同,同樣橈骨動脈搏動點,觀測位置的長寬與深度,力量與跳動頻率的變化,都有其特殊的意義,主要是紀錄“象”什麼。(可參考“脈向健康”部落格的脈診教學內容)

 

    例如:測量病人脈搏的跳動,同樣的脈“象”,會因為出現的位置不同,代表的意義也不一樣。在靠近腕橫紋處(中醫脈診稱之為寸部),輕輕觸摸皮膚就能明顯感受到脈搏跳動(脈診稱之為浮脈),這裡是指胸腔呼吸系統的相對應位置,說明呼吸系統疾病引發人體體表產生不舒服的症狀。

 

    而離腕橫紋下二指寬的位置(中醫脈診稱之為尺部),同樣是輕輕觸摸皮膚就能明顯感受到脈搏跳動(浮脈),但是這裡是改成骨盆腔部位的相對應位置,說明盆腔內的組織器官功能發生問題而引發人體體表的不舒服症狀,例如腰椎退化長骨刺而疼痛難行,屬於腎功能的衰敗,吸氣時勢必無法完成腹式呼吸而導致呼吸急促,如條文(一﹒6)說明這時已到了危險症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