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脈:
【白話分析】浮取大而極有力,重按無。
 
【入門體驗】主要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出血、肝病出血、婦女流產、功能性子宮出血等患者脈上可體會。另外臨床上,血管硬化導致高血壓之患者也同樣可以體驗到“革”的感覺。

【革脈原理】失液過多導致血容量不足,但心之搏動與血管內壓並未降低而形成管壁彈性降低,血管壁變硬。

【總按分析】:脈如皮革,浮取大而極有力,浮主表,大而極有力為表邪有余。沉主裡,沉取無則內不足。惟表有寒邪,故有弦急之象;惟中虧氣血,故空虛之象顯現。女人得之,半產漏下,以血驟去,故脈則空也。男人諸病,多由精血不足之故。
【單按分析】:
  右寸脈革主金衰氣壅:肺金虛衰,肅降不力,逆氣上壅。(可參考中醫【肺脹】,即肺氣脹滿。是泛指喘咳胸滿的病症。由於肺失肅降所致,有虛實之分。實證多由邪氣壅肺,肺氣不降;虛證多由肺腎兩虛,導致腎不納氣,而肺氣上逆。可見於肺炎、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合併感染等疾患。)

左寸脈革主心膈疼痛:心血大虛,心膈疼痛。〈常見於冠心病患者〉。

右關脈革主大腹疼急:土虛引木邪來犯,木剋脾土導致大腹疼急。(【木剋土】五行中五種相剋關係之一。其義與“肝氣犯脾”,“肝氣犯胃”類同。【肝氣犯胃】指由於肝氣偏亢,過於疏泄,影響脾胃,以致消化機能紊亂,或稱“肝氣犯脾”。臨床表現,一方面出現肝氣症狀,如頭眩,脅痛,易怒、胸悶,小腹脹,脈弦等;一方面出現脾胃症狀,如胃脘痛,吐酸,厭食,腹脹,大便泄瀉等。如病情遷延,較長時間失卻脅調,稱為“肝脾不和”,可見於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胃腸神經官能症,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左關脈革主疝瘕為祟:寒邪表盛,疝癥瘕聚。(【疝瘕】見《素問.玉機真臟論》等篇,或稱“瘕疝”。是指小腹部熱痛,溺竅流出白色粘液的病症。【癥瘕積聚】癥瘕和積聚,都是腹內積塊,或脹或痛的一種病症。癥和積是有形的,而且固定不移,痛有定處,病在臟,屬血分,瘕和聚是無形的,聚散無常,痛無定處,病在腑,屬氣分。積聚中焦病變為多,癥瘕下焦病變及婦科疾患為多,因而有不同名稱。癥瘕積聚的發生,多因情志抑鬱,飲食內傷等,致使肝脾受傷,臟腑失調,氣機阻滯,瘀血內停,日久漸積而成。而正氣不足,更是本病發生的主要原因。【瘕聚】婦女任脈受病的證候。主要症狀為腹部臍下有硬塊,推之可移,痛無定處)。
 
右尺脈革主半產精極:女人得之,半產漏下,以血驟去,故脈則空也。男人諸病,多由精血不足之故。(妊娠在三個月以上,胎兒已經形成時墮下稱為“小產”或“半產”。)
 
左尺脈革主精血空虛:陰傷邪迫,精血空虛。(【精血】血的生成,本源於先天之精。人在出生以後,血液的再生,來源於後天飲食,靠中焦脾胃的氣化,吸收飲食中的精微物質加以變化而成。精的生成,同樣是靠後天飲食的化生,所以有“精血同源”之說。精氣是臟腑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精血的盈虧是象徵人體健康的重要標誌之一。由於腎主藏精,肝主藏血,故臨床上精血不足的病症,往往須用補肝益腎等法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fire09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